|
|
在留學多元化的今天,瑞士因社會安全、學術質量和就業優勢,吸引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目光。
8年前,小學剛畢業的兒子,因為我和愛人的工作變動,跟隨我們從北京來到了瑞士求學,為此還放棄了剛到手的清華附中的錄取通知書。
這8年時間里,法語零基礎的兒子,順利融入了瑞士的公立教育體系,還連續4年取得日內瓦州政府頒發的優等生證書,最終以課程全優的成績被瑞士洛桑聯邦理工(EPFL)錄取,讀生命科學工程專業。
EPFL作為瑞士最頂尖的兩所理工大學之一(另一所是它的姊妹校,蘇黎世聯邦理工),在歐洲及全球科技工程領域享有極高的聲望。
位于萊芒湖畔的EPFL新校區
這段留學之路看似取得了勝利,殊不知,真正的挑戰還在后頭。
在瑞士,“寬進嚴出”的原則,貫穿了從高中到大學。“極限求生”,更像是瑞士留學被忽視的另一面。
在瑞士Top2理工名校,
卷成“小鎮做題家”
曾經以為“小鎮做題家”只會出現在國內的高中,沒想到,刷題這事兒,也會發生在瑞士。
在瑞士公立高中,第一年的分流率接近50%,大約有一半學生需要轉換賽道進入職業教育,此后每學年還有15-25%的分流率不等......
因此,求學中的任何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:比如,每學期的12-14門課程GPA均要達到4分以上(滿分6分),日常小考、期末考試,以及畢業論文答辯、高中會考的成績,都要納入總分。
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瑞士家庭,會主動選擇進入職業教育體系。不管怎樣,高中能順利畢業的學生不到一半。
瑞士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,紅色所代表的職業教育路徑,與藍色所代表的普通教育路徑,各自成體系,卻也有所交叉,留有一些通道。最終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會進入職業教育。
最終,只要順利拿到高中文憑,基本上就可以申請進入包括蘇黎世聯邦理工(ETH Zurich)和洛桑聯邦理工(EPFL)在內的絕大多數高校了。
不過,大學入學申請的相對寬松,只是開始。因為瑞士公立教育體系的“層層分流”和“高淘汰率”,在大學階段會更殘酷。
因此,兒子雖然在高中拿到了14門課程全優的成績,進了EPFL,也絲毫不敢懈怠。在這所知名理工院校求學的第一年,就像是在“極限求生”。
以兒子所在的生命科學工程專業為例,大一每周課時安排約為30小時,課后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用于完成常規作業和小組項目,周末和假期也經常要抽出時間用于學業。
雖然上課不需要考勤和點名,但學生輕易不敢缺課,因為一旦缺課很難補上。所有課程都沒有課本,僅提供講義或PPT課件,課程結束前還要抓緊找老師請教疑點和難點。課外也要抽出很多時間用于復習和查漏補缺。
每門課兒子會梳理好相應的知識圖譜,
便于備考和查漏補缺
用他的話說,“現在輕易都不敢生病”。去年秋冬換季,兒子出現了流感癥狀。他一邊抓緊跑去超市,把冰箱塞滿各種食材,一邊要規劃好必須臥床休息的時間,不僅要避開重要考試,還要避開講授重要知識點的課程,最后還未痊愈就重返課堂了。
去年年底,兒子曾受邀去日內瓦的一位好友家參加跨年派對,在連夜趕回學校所在的城市洛桑時,延誤了火車,他就坐在深夜冰冷的火車站,掏出了包里隨身揣著的線性代數復習資料來看。
凌晨的火車站與攤開的線性代數筆記
“卷”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。期末考試沖刺階段這一個月里,EPFL的學生幾乎天天泡在圖書館,通宵達旦更是家常便飯,累了困了在教室里就地一躺,橫七豎八不必在乎形象,畢竟考試成績才是硬道理。
兒子拍攝下深夜燈火通明的EPFL圖書館
可是,瑞士的理工教育并非只有“刷題”,也有很多涉及跨學科、小組合作與應用型的學習任務。
比如生命科學專業的學生,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編程技能。上學期兒子的編程作業就是小組合作開發一款游戲,需要模擬沙漠生態系統,包括沙漠生物之間的互動,如捕食、交配、逃跑以及衰老死亡,展現天氣與溫度變化,達到生態平衡。
第一次接觸這樣的作業,兒子和同學都很興奮。編程中的各種BUG,像是蜥蜴沖到蝎子的嘴里去、蜥蜴不孕不育等等,常讓他們哈哈大笑,暫時忘記了課業的壓力。
模擬沙漠生態環境的游戲界面
在平日的學習中,兒子和同伴也經常“苦中作樂”。
去年10月的一天,他和往常一樣埋頭學習。到了晚上6點多鐘,自習室已經空了,突然他的幾位好友,捧著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瑞士卷,出現在自習室門口。
原來這天是兒子的生日。簡單而又突然的慶生派對,一下子溫暖了兒子焦頭爛額忙于學業的內心。可幾位好友聊著聊著,話題還是轉到了最近學習中遇到的難題,甚至還跑到黑板上寫寫畫畫,興奮地爭論。
這個夏天,兒子剛剛順利通過大一學年的考核任務,但他的“極限求生”還遠未結束。
開學兩周前,他查到學校發布的第二學年課表,突然發出一聲哀鳴:“天哪,怎么課時算下來比第一學期還要多!”“本以為挺過了第一年,就可以開始真正精彩的大學生活呢!”……
“關關難過,關關過”,在最精力充沛的年紀,去接受最殘酷的學術考驗,這也算是一段特別的成長體驗吧。
“寬進嚴出”的瑞士教育體系
瑞士的高等教育體系,一直奉行“寬進嚴出”。
“寬進”,體現在相對寬松的入學機會。比如,現有招生政策規定,所有瑞士籍學生或取得瑞士公立高中畢業文憑的學生,都可無條件申請進入EPFL(國際學生需要提供包括法語在內的相應科目考試成績)。
“嚴出”,則意味著如果學年成績不達標(滿分6分制,平均成績<4分),就會被淘汰,包括留級或轉入其他大學。
作為瑞士最Top的兩所大學,EPFL本科第一年淘汰率普遍在40%,而ETH Zurich淘汰率甚至高達50%.....
EPFL大一學年結束后不同專業學生的輟學概率;圖源EPFL官網
在瑞士的大學里,本科第一年,是最主要的篩選階段。其中,理工科(如數學、物理、工程、計算機)的淘汰率要遠高于人文社會科學。
今年夏天,兒子大一期末剛結束,就發現自己的項目課題搭檔,因一門課程沒有達標,只能被迫“留級”....連補考的機會都沒有。
“開學時你面對的是熱熱鬧鬧人滿為患的大學教室、餐廳和學生公寓,到學期結束時,可能是冷冷清清、黯然離場。”兒子唏噓不已。
兒子拍攝的EPFL課堂
不過,瑞士高等教育之間的轉學和轉專業還是比較靈活的。
據EPFL官網介紹,大一結束后考核不達標的本校學生,通常會轉到其他大學。其中大多數學生會選擇在瑞士大學(HEU)學習,約三分之一會轉學到應用技術大學(HES),極少數會轉到師范大學(HEP)。
這樣的設置,可以讓大學始終保持較高的學術挑戰性,保證學生在學術和科研領域的競爭力。
此外,瑞士大學的專業課考試不僅難,而且機制非常嚴格。比如,為了避免學生在沒有掌握知識點的情況下盲猜得分,選擇和判斷題都有倒扣分機制。
在此壓力下,學生曾聯名寫信給校方請求撤回倒扣分機制,但最終無果。考試結束后同學間交流,大家都說選擇題就像賭博,需要算好賠率,經過忐忑不安反復檢查,才敢落筆。
或許正因為瑞士從高中到大學的“寬進嚴出”體系,使得它在學術質量和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上頗有優勢。
一直以來,瑞士高校在世界大學排名中有著不俗的表現。ETH Zurich的QS 排名全球第7,被譽為 “歐陸麻省理工”,工程技術、生命科學、計算機等專業均位于世界前列,愛因斯坦還曾在此求學。它和姊妹校EPFL(QS全球第22),以及劍橋、牛津、帝國理工,共同占據了歐洲理工領域的前五名。
愛因斯坦的母校,蘇黎世聯邦理工;圖源官網
除了Top2理工院校,蘇黎世大學、巴塞爾大學、伯爾尼大學、日內瓦大學以及洛桑大學,也分別在各自的排名區間內具有一定的實力。
瑞士的大學也很注重產業實踐,這里聚集了谷歌歐洲研發中心、IBM實驗室、羅氏、諾華等200余家高端科技企業,為高校提供產學研的土壤。比如,本科生就有機會參與量子計算、人工智能等前沿課題研究。
依托瑞士高端產業與科研環境,畢業生就業與薪資表現優異。多項國際調查和報告顯示,瑞士高校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和職業生涯中期的薪資都位于世界前列,尤其是STEM領域。
相比昂貴的英美留學,
瑞士堪稱“性價比天花板”
這幾年,隨著中國學生家庭的留學路徑多元化,瑞士留學也被越來越關注。
瑞士的私立大學花費不菲,但是公立大學的學費卻很親民。拿兒子就讀的EPFL來說,雖然從2025年秋季學年開始,對國際生上漲學費,也不過增加到1,460瑞郎/學年(約合1.3萬元人民幣)。
相比英國G5 大學的平均年開支約 50 萬人民幣,美國頂尖私立院校更是超過 70 萬,瑞士公立大學堪稱“性價比王者”。
不過在生活成本上,瑞士并不便宜。
最大的開銷是房租。兒子目前在校外租的單人公寓,距離校園約20分鐘路程(步行+地鐵),帶有獨立廚衛,租金1,000瑞郎/月(接近9000元人民幣/月),房間配有家具、電視、冰箱。以洛桑當地的物價水平來說,性價比還是不錯的。
兒子在學校附近租住的公寓
瑞士的用餐也比較貴。一份校園簡餐大概8-15瑞郎/份(約70-135元人民幣)。如果選擇當地中餐廳,一葷一素加主食吃下來要五百多人民幣。因此,每個月在用餐上至少要花費一萬多人民幣,這還不算日常社交和聚會。
校園餐廳的純素午餐
粗略算了一下,兒子大學第一年的所有開支,衣食住行再加上醫療保險,總共花費大概在30萬人民幣。
另外,相比美國以及其他一些移民國家來說,瑞士的治安優勢特別明顯。兒子在瑞士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階段,幾乎沒有遇到過種族歧視、校園霸凌,或是其他街頭犯罪。
洛桑的城市地鐵
不過,留學瑞士最大的挑戰,在于語言關。
瑞士是一個多語言國家,本科階段留學,在掌握英文之外,熟練掌握一門法語或德語是必須的。比如,EPFL位于瑞士法語區,申請學生需要法語達到考試標準,要求能聽懂法語授課。到了大學第二年開始,才會有最多50%的英語課程。
因為語言門檻,瑞士本科階段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有限。到了碩士階段,由于主要以英語授課,中國學生比例大幅增加。比如2022/2023學年,EPFL就有696名中國碩士生在讀,成為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,占比超過10%。
兒子曾感慨,雖然自己在瑞士求學7年,語言溝通沒任何問題,但他始終找不到如魚得水的感覺,或者說很難達到和同伴之間的“深層次交流與共鳴”。幸好戶外遠足一直是兒子的愛好,幫助他交到了一些朋友。恐怕這也是所有留學生都會有的文化認同和疏離感。
過去十年里,瑞士高校的學生人數也出現了暴漲。EPFL從2010年的約6000名學生,增加到2022年超過12000人,這也給教學設施、師資、輔導資源、師生比帶來了巨大壓力。
為了保證學生資源和學術質量,從2022年開始,EPFL開始對所有來自非歐盟國家的本科申請者限制名額,申請競爭也變得尤為激烈。
另一所大學,ETH雖然沒有明確限制非歐盟學生數量,卻通過維持極高的學術難度和嚴格的考試篩選機制來“自然”控制學生數量,尤其是本科階段。
這兩年,隨著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,瑞士留學也受到了一些波及。
去年10月,ETH發布了一份新的安全審查政策,對一些國家的敏感專業申請者進行審查,攪動了原本平靜的瑞士留學。目前,這一審查主要對碩士和博士階段的申請者展開。因此,想要申請瑞士兩所頂尖理工大學的碩博研究生,需要多留意政策的變化。
跨年夜兒子和同學們在日內瓦聚會
在留學多元化的時代,瑞士留學值不值?
我認為,對于學術自律、能承受高壓的學生而言,瑞士會是一個高投入、高挑戰、高性價比的留學目的。如果抱著“輕松留學,拿頂尖大學文憑”的想法,瑞士可能會讓你失望。
未來我還會持續和大家分享孩子在瑞士求學和就業的真實情況。大家如果有什么想要了解的,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。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注冊
x
|